找到相关内容236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玄学思想与般若思想之交融

    一文,新亚学报,四  卷一期,第59页。  (注 4):见魏晋 学论稿,第134页。以及贺昌群先生魏晋清谈  思想初论,第7-9页。  (注 5):见三国志魏志,及世说新语文学篇。 (注 6)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771158.html
  • 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变迁初探

    二、佛教重建期,1983年至197零年  事实上,台湾佛教真正的复兴当始于 1950 年之后,而  民国三十八年随政府来台的僧侣和居士可算是台湾佛教重建  的第一期人物,其主要的贡献为佛教戒律的重建,...

    姚丽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171184.html
  • 颜尚文:汤用彤的汉唐佛教史研究(2)

    转引自高衍管「重印学衡杂志弁言」,收在「学衡  」第一期(台北,学生书局,民六0年重印版),页  一。  注 0二十:侯健「白璧德与当代文学批评」、氏着前引书,页  二四0。  注 0二一:吴宓附识于...钖予先生文集」,页一五三─一六六。  注 0六一:汤用彤「竺道生与涅盘宗」北大「国学季刊」三卷  ,一期(民二一,三月),页一─六六。  注 0六二:详见汤用彤遗稿「读道藏札记」,「历史研究」一  ...

    颜尚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471191.html
  • 唯识学上之种子义

      ∣ 无性释)  ∣3.恒随转-乃至根住或乃至熟(义蕴言望一期说前后相  外种∣ 续亦名恒转)  六义╡4.性决定-从此物还生此物如麦种生麦  ∣5.待众缘-若于是...

    雨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871200.html
  • 追思华梵大学创办人晓云法师

    佛教文化学术论著,以及晓云法师著作。另外,《原泉》杂志先自民国六十七年五月出刊报导性内容一期,再于民国七十年元月起正式复刊,由莲华学佛园、华梵佛学研究所师生之云门青年分工合作,担任编辑、撰稿、打字、发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671324.html
  • 宗密传法世系的再检讨

    参阅石井论文﹕「洪州宗囗囗囗囗—真福寺文  库所藏?『裴休拾遗问』囗『六祖坛经』?介绍因  囗囗」,见「印度学佛教学研究」,第二十八卷第  一期,第三七七—三八一页。日本学者对此书的名  字,尚有争论。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471334.html
  • 智顗“四意消文”的解经方法论

    智顗“四意消文”的解经方法论  郭朝顺  华梵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 华梵人文学报 第一期 ( 2003.07 )  p.243-269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提 要  天台智顗解释佛教经典所采用的方法有两类,一为五重玄义,一为四意消文。五重玄义之「释名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871339.html
  • 早期中国佛教的大乘小乘观

    列为「小乘论」。 细查这部论,我们可以发现,它是  犊子部的作品, 见拙著三法度论初探,东方宗教研究  第一期, 民国七十六年九月,台北:文殊出版社,页  17-30。吕澄更指出此论属于贤冑部,见中国...

    周伯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571348.html
  • 英伦归来话佛教——净因﹑圆慈法师访谈录

    释尊彻证了存在的甚深真谛,即现实世界的最本质规律。当黎明到来时,盘坐在树下的已不再是菩萨,不再是期望觉悟的求道者,而是完成圆满觉悟的觉者,是断尽了所有烦恼、并在这一期生命中摆脱生死桎梏的佛。根据佛教传统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5871440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(初分)

    相似过失,谓五识身俱有依为眼等。  又成无彼名语过失。  又成无想及灭尽等持无异过失。谓无想等持由染污意甚为差异,灭尽等持此则非有,不尔彼二成无别性。  若彼无想无有我执我慢,又成无想一期生中无染污过失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6.html